患者问题:
      我是一名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限制使自己感到不能像原来一样生活和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每次领导给自己布置新的任务后,总担心自己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便会吃不好,睡不香,而显得焦虑不安,心理负担很重。在这种状态下,自己的血糖变得忽高忽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很不理想,没有了年轻人特有的自信,自我感觉很苦恼,想尽快从这种状态中摆脱出来,请心理医师为我支招。
      中国精神健康网心理咨询在线医生解疑:
      糖尿病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明显高于正常人,据统计,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病理、生理因素:糖代谢紊乱可以直接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②&ldquo 共病&rdquo 现象:糖尿病和焦虑障碍共同存在于同一患者;③社会心理因素:慢性疾病的应激影响,生活上的限制带来的影响和过分担心并发症的威胁。
      实际上,焦虑是人类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正常反应。但当其持续存在或过分强烈,就会产生危害。
      那么,怎样应对焦虑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帮您来解除焦虑。
      一、自我接纳
      糖尿病患者焦虑与疑病症状较突出。当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多数人比较初反应通常就是否认,拒绝接受现实。不良突发事件的确会给人带来一系列情感上的影响,如恐惧、悲伤等。&ldquo 否认&rdquo 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可以腾出时间来,让事件中的人们接受某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以便让人们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并接受突发事件带给自己的影响,这时人们才能摆脱各种消极的情绪,并开始审视突发事件,找出应对的策略,从而度过比较困难的一段时光。
      二、认知治疗
      其实,很多时候对事物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是因为人们不了解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尽快使自己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多与医生沟通,获得专业的帮助,才能对糖尿病做出正确评判:即虽然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并不是死刑判决。有了正确的判断,焦虑便会随之下降。要知道,当人们产生绝望或孤独感时,可伴发尿糖,对胰岛素需要量增加,从而影响血糖控制,加重病情。而且这种恐惧、悲观感会影响患者治疗的合作程度。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控制好血糖至关重要。[NextPage]
      三、支持
      许多青年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和健康人不同,这一观点常使其非常痛苦,特别容易处于自闭状态。要知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需要与人交流的,一个人的幸福指数是随着朋友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的。所以,与家人、朋友的倾诉、疏泄就显得格外重要。家人应多给予患者关心及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加&ldquo 病友互助会&rdquo 也是一种消除焦虑的好方法,会员都是患有相同疾病的人,大家在一起定期聚会,互相交换患病以来的心得体会及控制疾病的经验,在心理上互相给予支持,会体会到世上还有如此多的人同自己一样顽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就会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四、行为
      有研究显示,适当的有氧运动会改善人的情绪,转移焦虑,例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都是一种控制焦虑的方法。同时,适当运动还有利于控制血糖,可谓一举两得。坚持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一旦获得收效,自信心会提高,焦虑、恐惧就会相应减少。
      比较后,建议那些因患有严重焦虑症而影响了日常生活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手段。目前的新型抗焦虑药安全性较高,疗效肯定,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焦虑,恢复正常生活,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
      面对焦虑,要有信心,焦虑就像纸老虎,你强,它会变得很弱。
 
本文章链接地址:http://www.jdw120.com/jlz/294.html上一篇:识别焦虑症表现的多种多样